磷渣对混凝土有什么影响?一针见血说出原由!
在当今的建筑工程领域,混凝土无疑是最为核心的建材之一。而在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过程中,矿物掺合料的重要性日益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些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硅灰等,它们并非仅仅作为填充物存在,而是能够显著提升混凝土的多项性能指标。具体来说,它们能有效优化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增强其力学强度,同时提升其耐久性,使其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性能。正因如此,这些掺合料在实现高性能混凝土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开始积极探索利用工业废弃物来制备这些优质的矿物掺合料。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混凝土科学的研究进展,还为环保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回收利用这些原本可能被废弃的工业材料,我们不仅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还能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可以说,这一做法既具有环保意义,又符合当前节能减排的全球趋势,真正实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磷渣这一特定工业废弃物在混凝土领域的应用价值。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磷渣的化学成分及其独特的矿物组成,以揭示其潜在的利用价值。接着,我们将深入分析影响磷渣活性的各种因素,包括其化学成分、玻璃体含量等,以期找到提升其活性的有效途径。最后,本文将重点聚焦磷渣粉在混凝土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来展示其在改善混凝土性能方面的卓越表现。
磷矿渣,这种在生产磷肥过程中衍生的工业废渣,实际上蕴含着宝贵的资源价值。经过适当处理后的磷矿渣粉,展现出较高的后期活性,这一点在建筑材料领域尤为重要。当磷矿渣粉作为掺合料加入混凝土中时,它能够显著提升混凝土的多项性能,包括但不仅限于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昭通渔洞水库大坝工程就巧妙地利用了磷矿渣粉的这一特性,将其作为混凝土的重要掺和料。这一创新应用不仅提高了大坝混凝土的性能,还实现了工业废弃物的有效再利用,可谓是环保与效能的双赢。
无独有偶,云南大朝山水电站工程也同样采纳了磷矿渣粉的应用方案。在该工程中,磷矿渣粉或以单独掺入的形式,或与凝灰岩混合使用,均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些成功案例不仅验证了磷矿渣粉在水利工程中的实用性,更为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
磷矿渣资源在贵州地区储量丰富,年排放量高达150至200万吨,显示出巨大的开发潜力。更为便利的是,距离索风营水电站不到100公里的地方就有丰富的磷矿渣资源,这使得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为磷矿渣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物流支持。然而,目前磷矿渣的应用领域还相对有限,主要在水泥生产中作为一种辅助的混合材料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价值的充分发挥。
为了更深入地挖掘磷矿渣的潜力,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将其精细研磨至特定细度,从而作为一种高效的矿物掺合料用于制备机制砂混凝土。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助于解决某些地区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更能将原本被视为废物的磷矿渣转化为宝贵的建筑材料。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在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为环境保护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1、磷渣的化学成分与矿物构成
磷渣,这一工业废弃物,其化学成分与粒化高炉矿渣有相似之处,但也展现出其独特性。显著的特点在于,磷渣中二氧化硅和氧化钙的含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合计超过了80%,而氧化铝的含量则相对较低,仅在2%至8%之间。此外,磷渣中还含有大约3%的P2O5,为其增添了一份特有的化学成分。
当我们深入探讨磷渣的矿物组成时,会发现其以玻璃态为主要成分,占比超过85%。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玻璃体的凝聚程度明显高于粒化矿渣,显示出其更为紧密和稳定的结构。
在炼磷生产过程中,钙硅比成为了一个关键的控制指标,通常维持在0.9至1.4的范围内。这一比例不仅直接关系到黄磷的提取效率与生产能耗,更对磷渣的化学成分产生深远影响。在此特定的钙硅比范围内,磷渣中潜在的矿物相主要表现为假硅灰石和硅钙石等。特别的是,氟元素在磷渣中与硅钙石结合,形成了名为枪晶石的固溶体。
除了这些主导矿物外,磷渣中还存在一些次要矿物,它们的情况更为多样:例如,当钙硅比超过1.4时,产生的主钙磷渣中可能含有硅酸二钙;在铝磷渣中,可能会发现黄长石或钙长石的存在;而对于高磷磷渣,则含有相对较多的氟磷灰石。此外,磷渣中还夹杂着少量的结晶相,如石英、假灰石以及方解石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产地的磷渣,其化学组成并非完全一致。这种差异性主要源于电炉法制取黄磷时所使用的原材料,如磷矿石、硅石、焦碳等的组成及其匹配方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塑造了磷渣复杂多变的化学成分与矿物结构。
2、磷渣的活性及影响因素
1、化学成分对磷渣活性的影响
磷渣的活性深受其化学成分的影响。基于玻璃体网络结构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硅和磷是构成网络结构的关键元素。特别是,当P2O5的含量增加时,玻璃体的聚合度也随之增强。这种高度聚合的网络结构往往导致磷渣的活性降低,因为其结构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与此同时,钙、镁、铝等元素在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整和改变作用。这些元素的含量增加,能够显著提升磷渣的活性。值得一提的是,磷渣中的氧化铝大多以铝酸钙的形式存在。在极性OH-离子的作用下,铝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会比硅氧四面体更早地被溶解和分散,从而展现出其早期的化学活性。
此外,磷渣中的MgO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组分。它主要分布在玻璃体的结构空穴中,造成了不均匀的物相分布。这种不均匀性使得玻璃体的微晶相排列呈现无序化,这种结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磷渣活性的发挥。
在磷渣的众多化学成分中,P2O5被视为一个主要有害成分,这主要归因于其在磷渣中存在的两种独特形态。首先,一部分P2O5固溶于玻璃体中,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然而,在水泥的水化过程中,这部分P2O5会从玻璃体中转移到液相中,这一转变对水泥的水化和硬化过程产生了不小的干扰,影响了水泥的最终强度和耐久性。
而另一部分P2O5,则作为玻璃体结构中的网络形成体存在。由于磷离子的场力强于硅离子,这使得在玻璃体的网络结构中,氧的非桥键会首先满足磷离子的配位需求。这一过程强化了玻璃体的整体结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随着P2O5含量的增加,桥氧数也随之上升,导致玻璃体网络结构变得更为牢固和稳定。
这种稳定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材料的结构强度,但却降低了磷渣的水硬活性。简而言之,P2O5含量的增高使得磷渣在网络结构上变得更为“僵硬”,从而减少了其与水反应的能力。根据相关研究,当磷渣中的P2O5含量超过4%时,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其水化活性的降低。这意味着,在利用磷渣作为建筑材料时,需要特别注意其P2O5的含量,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水化活性,从而达到预期的工程效果。
2、玻璃体含量对磷渣活性的影响
除了化学成分的影响外,磷渣的活性还与其中玻璃体的数量和结构息息相关。磷渣中玻璃体的含量通常占据85%以上,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当磷渣的化学成分相近时,我们发现其玻璃体的数量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磷渣水淬程度的影响。
深入研究显示,磷渣中的玻璃体主要由硅氧四面体结构单元构成。在这些结构单元中,桥氧离子通过强大的Si-O键在顶端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稳固而复杂的空间网络。同时,钙离子、镁离子等金属离子巧妙地填充在网络的空间间隙中,维持着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熔融状态下,硅氧键会产生大量的断点。这些断点实质上是具有自由顶点的末端四面体,它们赋予了磷渣潜在的化学活性。当磷渣经历急冷处理时,这种在熔融状态下的结构会被迅速“锁定”,导致粒化磷渣中保留了大量的不稳定末端四面体。正是这些四面体的存在,使得磷渣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为其在各种化学反应中提供了可能。
因此,磷渣的水淬速度越快,其内部玻璃体的数量以及这些玻璃体中硅氧链的断点数量就会相应增多,进而提升了磷渣的活性。干态磷渣的松散容重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磷渣的水淬程度。
当水淬程度良好时,意味着熔融态的磷渣经历了迅速的冷却过程。这种急冷处理会导致玻璃体结构因为温度骤降而发生更充分的爆裂,从而使得结构变得更为疏松。这种疏松的结构不仅提高了磷渣的活性,还导致其容重相对较小,更为轻便。
相反,如果磷渣的冷却速度较慢,其内部结构不会经历剧烈的爆裂过程,保持相对紧密的状态。这样的磷渣活性较低,同时其容重也会相应增大,显得更为沉重。
3、磷矿渣粉在混凝土中应用及影响
1、磷矿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合使用对混凝土特性的影响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磷矿渣粉和粉煤灰的混合掺入对拌合物的凝结时间和泌水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当磷矿渣粉和粉煤灰以不同比例进行混掺时,会对碾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产生影响。具体来说,与单独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相比,混合掺入的碾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略有缩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混掺对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并未产生明显的改变。
另一方面,在常态混凝土中,磷矿渣粉和粉煤灰的混合掺入对凝结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随着磷矿渣粉掺入比例的增加,常态混凝土的泌水率却逐渐下降。这可能是因为磷矿渣粉的加入改变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变性,使得拌合物更加均匀,从而减少了水分的泌出。这一现象对于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4、磷渣粉在混凝土中多元应用
磷渣粉作为一种独特的混凝土掺合料,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那时起,学者们就发现磷渣粉在混凝土中的运用具有多重优势。首先,它能显著地降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以及随之而来的绝热温升,这对于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至关重要。此外,磷渣粉的加入还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这意味着混凝土在受到拉伸力时能有更好的延展性,从而提高其结构安全性。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磷渣粉赋予了混凝土出色的耐侵蚀性,特别是在对抗海水和硫酸盐等腐蚀性环境时表现尤为突出。这一特性,加之其卓越的抗渗性能和强大的抑制碱骨料反应能力,使得磷渣粉成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与粉煤灰、矿渣微粉等常见的矿物掺合料类似,磷渣粉在作为细掺料加入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拌合物所需的水量。这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还有助于优化混凝土及水泥石的内部孔结构。特别地,磷渣粉能有效降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Ca(OH)?)含量,从而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化学稳定性。
近年来,多项深入研究显示,利用磷渣粉配制的高性能混凝土展现出了卓越的工作性能和出色的耐久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采用30%的磷渣超细粉替代传统水泥来制备混凝土时,其力学性能实现了显著提升。这种替代不仅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耐磨性,还在抗碳化性和抗收缩性能方面有所改观,从而整体上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此外,一个有趣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磷渣粉的独特价值:当磷渣粉的比表面积从350m2/kg增加到500m2/kg时,混凝土对氯离子渗透的抵抗能力和抗碳化能力均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磷渣粉在混凝土中的掺量逐渐增大,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也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混凝土中的磷渣掺量达到40%时,其抗冻性能显著提升。具体来说,在经历了50次冻融循环后,该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竟然超出了基准混凝土高达149%。更令人惊讶的是,在100至300次的冻融循环过程中,其相对动弹性模量均持续超出基准混凝土。这一发现无疑为混凝土在寒冷地区或需要高抗冻性能的场景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目前,磷渣粉作为一种优质的大体积混凝土掺合料,已经在多个重大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例如,在云南的大朝山水电站、昭通鱼洞水库,以及贵州的索风营水电站等项目中,磷渣粉都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冻性能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功案例不仅验证了磷渣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也为未来更多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2、磷矿渣粉与粉煤灰混掺对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
① 磷矿渣粉对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
在深入研究磷矿渣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时,我们特别关注了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随着磷矿渣粉掺入比例的增加,碾压混凝土在28天和90天龄期时的抗压强度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虽然并不显著,但仍然表明了磷矿渣粉对于增强混凝土抗压性能具有积极作用。
在常态混凝土中,我们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即随着磷矿渣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然而,由于常态混凝土中磷矿渣粉的掺量相对较小,因此其抗压强度的提升幅度较碾压混凝土更为有限。
此外,我们还对比了磷矿渣粉与粉煤灰混掺的混凝土与单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在轴心抗拉强度方面的表现。结果显示,无论是碾压混凝土还是常态混凝土,在磷矿渣粉与粉煤灰混掺的情况下,其轴心抗拉强度均略高于仅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磷矿渣粉在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② 磷矿渣粉与粉煤灰混掺对混凝土变形及耐久特性的影响
经过对磷矿渣粉与粉煤灰混掺后的混凝土进行全面试验,我们深入探讨了这种混合材料对混凝土在不同龄期的变形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无论是碾压混凝土还是常态混凝土,在磷矿渣粉与粉煤灰混掺后,其28天和90天的极限拉伸值相较于仅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均有了显著的提升,大约增加了10%左右。这一增长表明,磷矿渣粉的加入有效地增强了混凝土的延展性和柔韧性。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在弹性模量方面,混掺后的混凝土同样表现出了优越的性能。与单独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相比,混掺磷矿渣粉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增大了约10%。这意味着混凝土在受力后的形变恢复能力得到了加强,从而提高了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③ 磷矿渣粉对混凝土抗渗及抗冻性能的影响
在针对磷矿渣粉和粉煤灰混掺混凝土的深入研究中,我们特别关注了其对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通过严格的实验对比,我们发现,在混凝土中同时掺入磷矿渣粉和粉煤灰后,无论是28天还是90天龄期的混凝土样本,在抗渗性能方面均表现出相近且稳定的性能。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抗冻性能方面,这种混掺方法相较于单独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有了明显的改善。实验数据显示,磷矿渣粉的加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混凝土的抗冻性,使得混凝土在寒冷环境下能够更好地抵抗冻融循环带来的损害,从而延长了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磷矿渣粉与粉煤灰混掺对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影响
为了深入探究磷矿渣粉和粉煤灰混掺对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具体影响,我们精心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试验方案。首先,我们试验了单独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其次,我们尝试了将粉煤灰和磷矿渣粉以各占50%的比例进行混掺;最后,我们制作了完全使用磷矿渣粉替代粉煤灰的混凝土样本。针对这三种方案,我们分别对碾压混凝土和常态混凝土进行了干缩性能的测试。
通过对比7天和28天的干缩试验数据,我们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首先,在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中,单独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样本显示出最大的干缩值。这表明,粉煤灰虽然能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但也可能增加其干缩的风险。
当我们采用粉煤灰和磷矿渣粉各半混掺时,混凝土的干缩情况有所改善,干缩量有所减少。这一结果说明,磷矿渣粉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粉煤灰带来的干缩效应,优化混凝土的尺寸稳定性。
而当完全使用磷矿渣粉替代粉煤灰后,我们发现混凝土的干缩值达到了最小。这表明磷矿渣粉在减少混凝土干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常态混凝土的干缩值普遍高于碾压混凝土。这可能与两种混凝土的制作工艺和内部结构差异有关,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混凝土性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结语
磷渣作为一种工业废弃物,在水泥和混凝土领域的应用展现出了众多优势。然而,与粉煤灰和矿渣相比,其利用率仍然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磷渣水泥的凝结时间相对较长,并且早期强度表现不佳。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磷渣的潜力,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并找到有效方法来消除P2O5等有害成分的影响。这一挑战要求我们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工作,以优化磷渣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一背景下,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天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为了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我们必须努力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废弃物,如磷渣,为混凝土制造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全球混凝土制造行业的发展要求。
来源: 砼家张博
本网站对转载、分享、陈述、图片、观点保持中立,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网站将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