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资源再生  促进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被督察7地“三磷”问题现状如何?

首页标题    行业新闻    行业要闻    被督察7地“三磷”问题现状如何?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近日全面启动,分别对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7个省(市)开展为期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

记者注意到,此次督察重点关注的问题包含“三磷”污染治理情况。那么,为何要关注“三磷”问题,长江流域省份总磷排放量现状如何,重点整治方向在哪?

农业面源污染仍是主要来源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曾公开指出,近年来,总磷已经成为长江流域首要污染物。“十三五”时期,长江流域各地虽然开展了一系列总磷污染控制工作,但“三磷”(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污染问题未从根本解决。

生态环境部定期开展全国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发现,长江干流一些断面经常出现总磷局部高值,汛期污染强度大等问题,流域总磷污染控制依然任重道远。“总磷污染控制是下一步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攻坚方向。”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长江流域总磷平均浓度为0.058mg/L,较2016年下降了47.7%,但总磷作为首超因子的超标断面占比仍远高于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仍是制约长江流域水质改善的主要因素。

记者了解到,为支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2018年,生态环境部成立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以水专项等科研项目和长江联合研究成果为基础,着力开展以总磷控制为核心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长江流域58个驻点城市“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和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智慧决策平台等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总磷污染源类型包括农业源、生活源、工业源与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总磷排放量,分别占流域总磷排放总量的67.62%、29.3%、3.04%和0.04%。其中,农业源和生活源总磷排放量之和占比高达96.92%,是长江流域总磷排放的最主要来源。

那么,“三磷”与总磷污染关系何在?

“总磷污染成因多样,每个地方都具有显著差异。就长江流域概况来说,总磷污染主要来自面源污染、‘三磷’等工业企业排放、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等。”清华大学水质与水生态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保护修复专家彭剑峰教授在接受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长江流域“三磷”等工业企业排放是区域磷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但就整个流域而言,面源污染是总磷污染的重要来源。

农业面源污染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和土壤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农业种植、化肥污染和畜禽粪便污染等。其中,畜禽养殖业总磷排放量最大,占整个长江流域总磷排放总量的34.44%。种植业总磷排放量占流域总磷排放量的29.18%。因此,一般认为农业源的整治应是当前长江流域总磷的治理重点。

长江流域省份总磷排放量现状如何?

本次被督察的7个省(市)覆盖了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区。其中,云南、重庆地处上游区域,湖北、湖南、江西地处中游区域,上海、浙江地处下游区域。7个省(市)区域内江河湖泊众多,如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阳湖、云南的滇池与洱海等,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着长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

研究数据显示,从长江全流域空间分布来看,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总磷排放量高于上游地区。

上游地区总磷排放量较大省份为四川省,总磷排放量占全流域排放总量10.6%。而湖南、湖北、江苏3省涉及长江流域的相关地区总磷排放量占据前3名,3省总磷排放量占长江流域总磷排放量的43%;其次为安徽、江西、四川和云南4省涉及长江流域的相关地区,排放量占长江流域总磷排放总量的40.1%。青海、甘肃、陕西和上海涉及长江流域的相关地区总磷排放量最低。

其中,长江流域中上游是我国磷矿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也是“三磷”最为集中的区域。而四川盆地、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长三角地区是总磷污染突出区域。

据悉,长江中下游总磷排放集中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农业源总磷排放量,占全流域农业源总磷排放量的64.7%。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总磷排放量较大的是江西省。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曾指出,虽然污染源中农业源占比最高,但相比农业源,长江流域工业源和生活源总磷入河系数高,对水体影响更加直接,仍是局部水体磷污染防控重点。

专家表示,每年6—9月汛期是总磷污染物进入长江流域河湖的主要时期。在长江中下游的很多湖泊,下雨之后,雨水混杂着各种污染物流入长江,其总磷浓度更高。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室李文攀曾分析,随着水污染治理的持续推进,现在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下一步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短板之一。下一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方向。

此次督察重点关注“三磷”污染治理情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内容,其原因已不言而喻。

来源:国家固废技术情报共享平台

本网站对转载、分享、陈述、图片、观点保持中立,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网站将尽快处理。谢谢!

 

2024年5月13日 09:18
浏览量:0
收藏